近年来,海洋热浪现象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其不仅可以引起极端天气、气候异常,还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社会经济等产生深远影响。作为热带和温带生物群之间的过渡地带,东南印度洋具有独特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是全球海洋热浪研究的热点区域。在那里,海洋热...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呈现显著的季节内振荡特征。当前,尽管次季节尺度降水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学者们多聚焦于典型事件或特定年份,缺乏气候态层面的系统分析,此外,现有研究多从单一的动力或热力角度探讨季节内降水传播机制。近期,硕士研究生史艳飞在其导师姚素香教授的指...
极端低温事件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常伴随暴雪、霜冻、冻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能够造成农作物冻害、交通运输中断、能源生产受限等多方面损害,了解其变化特征和机制至关重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低温的频次的下降被广泛讨论,而对于其强度的年代际变化研究较少。...
印度洋偶极子模态是热带印度洋海温变化的主要模态,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影响该模态的下垫面强迫因子及其影响机制非常重要。已有研究大多关注于中低纬的下垫面强迫因子与印度洋偶极子模态的关系,而对于北极海冰对其作用的研究较少。因此,近期季风与海气相互作用...
北半球夏季对流层常常存在显著的准定常大气遥相关波列,能够通过影响局地环流异常调控夏季天气气候及极端事件。前人针对夏季欧亚大陆上空大气遥相关已开展众多研究,不同遥相关的形成机制不同且较为复杂。热带对流异常是激发欧亚大气遥相关波列的因子之一,与热带海温异常紧密...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作为一个对东亚地区天气气候具有显著影响的环流系统,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作为最新一代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对夏季西太副高的未来预估仍存在较大的模式间离散度。近期,马静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杨坤、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晓龙副研究...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是东亚夏季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东亚降水的分布和强度。同时,降水释放的潜热加热也能反过来影响西太副高的形成和演变。以往研究多从气候异常的角度分析西太副高和降水的相互作用,而从气候平均角度探讨两者关系较少。近日,王...